大媒體娛樂文創&產業平台
  • 資料庫
    • 專題報導 >
      • 2016年 9月號
      • 2016年 12月號 / 漳州影視
      • 2017年 元月 專題報導系列 >
        • 專題報導系列二
        • 專題報導系列三
        • 專題報導系列四
        • 專題報導系列之五
        • 專業報導系列之六
        • 專業報導系列之七
        • 專題報導系列之八
        • 專題報導系列之九
        • 專題報導系列十
      • 2017年 3月號
      • 2017年 5月號 >
        • 專題報導一 上海玉成天賜珠寶公司
        • 專題報導二 千年汝窯
        • 專題報導三 貝葉經
      • 2017年 7月號 >
        • 胡娜 擁有愛與藝術天份的靈魂
        • 上海順風餐飲集團董事長吳稚
        • 把愛傳出去!台灣藝術家米凱莉作品在京引發關注
    • 特別報導 >
      • 2017年 7月號
      • 2017年 9月號
    • 產業觀點 >
      • 2016年 9月號
      • 2016年 12月號 >
        • 數位影音產業之文化新思維
        • 2016年新加坡亞洲電視論壇
        • 擦亮大三元酒樓金字招牌 / 邱靜惠用心經營堅持美味
      • 2017年 元月號
      • 2017年 3月號 >
        • 產業評論
    • 官方說法 >
      • 2016年 12月號
    • 學者觀點 >
      • 2016年 9月號
      • 2016年 12月號 >
        • 緯來電視網默默耕耘二十載
      • 2017年 元月號 >
        • 專家評論
      • 2017年 3月號 >
        • 法國電視萬象
      • 2017年 5月號 >
        • 法國如何開拓海外影視
      • 2017年 7月號 >
        • 法國如何開拓海外影視市場 ( 下 )
    • 文創產業 >
      • 2016年 9月號
      • 2016年 12月號
      • 2017年 元月號 >
        • 台灣影視業
        • 音樂殿堂
        • 舞蹈世界
        • STARLY GIRLS 星娘
      • 2017年 3月號 東極集團 >
        • 藝壇焦點 盧月鉛
        • 文創新聲 廣州玉書之家
      • 2017年5月號 文創園地
    • 媒介生態 >
      • 2016年 12月號 / 大陸市場
    • 人物專訪 >
      • 2016年 9月號
      • 2016年 12月號
      • 2017年 元月號
      • 2017年 3月號 陳琪樺 >
        • 大亨小傳 林東
        • 祥鑫電化 徐國棟
        • 南丁格爾企業 王穩盈
    • 新聞焦點 >
      • 2016年 9月號
      • 2016年 12月號 / 特報之ㄧ >
        • 特別報導之二
      • 娛樂焦點 2017年 5月號
      • 城市焦點 2017年 7月號
    • 產業動態 >
      • 2017年 7月號 >
        • 漳州開發區第七屆楊梅文化節正式揭幕
    • 產業焦點 >
      • 2017年 3月號 產業見聞
      • 3月號 產業聚焦
      • 2017年 5月號
      • 2017年 7月號 產業聚焦
    • 國際焦點
    • 影視 >
      • 影視焦點 2017年 五月號 >
        • 影視話題
    • 影音視頻
    • 文化聚焦 >
      • 2017年 7月號 文化特區
    • 藝術天地 >
      • 2017年 7月號 藝術天地 凌蕙蕙昇華藝術生命 >
        • 2017年 7月號 藝術饗宴
    • 市場焦點 >
      • 2017年 7月號 >
        • 申請美國長春藤或頂級名校的機會來了
    • 海外焦點 >
      • 2017年 7月號
    • NCC >
      • 2016年 9月號
      • 2016年 12月號
      • 2017年 元月號
      • 2017年 3月號
      • 2017年 5月號
    • 文化部 >
      • 2016年 9月號
      • 2017年 3月號
    • 旅遊
    • 2017年 7月號

新聞焦點 2016年12月
​
特別報導之一


活水內容 匯流全球平台 

2016台北電視內容交易、創投媒合會今日盛大開展
Picture
2016年台北電視內容交易創投媒合會,文化部次長丁曉菁(中)與各電視台代表共同進行。

 
 文/辛澎祥

由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主辦的「2016台北電視內容交易、創投媒合會」因「梅姬」颱風影響,順延至今(29)日在臺北王朝大酒店正式登場,展期至9月30日。這場堪稱臺灣電視國際版權交易年度盛事,在文化部丁曉菁次長主持「開幕茶會」下,盛大展開,計有45名以上曾有購買臺灣電視內容經驗、具潛力及指標性之國際買家前來,與臺灣52家電視內容相關公司,洽談交易282部作品。
 
文化部今年為擴大展區功能,除設置「內容交易洽談區」、「創業投資媒合區」外,並首次開創彰顯我國影視技術的「科技展示區(AR/VR體驗區)」,行銷推廣我國景點、促進觀光的「協拍服務區」及文學影視化的「華文出版區」等展區。同時因應新媒體及OTT平台崛起,今年特別擴大舉辦三場討論IP戲劇創作、製作與行銷為核心議題的「國際電視產業論壇」,邀集我國、日、韓、中國大陸知名業者及學者與會探討。
 
文化部次長丁曉菁與莫斯科台北經濟文化協調委員會駐台北代表處代表Dmitrii Polianskii、駐台北越南經濟文化辦事處主任助理Tran Duc Hanh、海外買家代表荷蘭ATRIUM  Productions公司董事長Ria A. Jankie及「105年度電視劇海外公開播送公開傳輸獎勵」得獎公司代表三立電視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謝慰雯、台灣電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監李立國、八大電視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潘祖蔭及聯意製作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盛昱等共同參與啟動儀式,宣佈活動開始,丁次長並頒發「105年度電視劇海外公開播送公開傳輸獎勵」。
 
「開幕茶會」除駐華使節與代表、來自全球各地的國際貴賓外,國內電視台、節目製作業、華文出版業、虛擬及擴增實境公司、創業投資公司、縣(市)政府協拍中心代表等踴躍出席,現場安排獲金曲獎肯定的「董事長樂團」,演唱最具臺灣在地精神的歌曲「眾神護臺灣」,熱鬧揭開序幕。
 
「台北電視內容交易、創投媒合會」前身「台北電視節」自2004年首度辦理以來,已成為重要國際電視內容產業鏈交易與媒合通路平臺。為不斷提升交流交易功能,2015年開始轉型為以買家、賣家一對一見面會為主,其目的在於讓台灣優良電視節目作品,直接與國際市場流通、展示,進而促成台灣文化與國際連結,朝向「國際合作在地化、在地文化國際化」目標邁進。
 
今年,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邀請逾45名來自日本、韓國、香港、中國大陸、新加坡、馬來西亞、越南、泰國、印尼、美國、荷蘭、法國、烏克蘭、賽爾維亞及土耳其等國家地區,曾有購買臺灣電視內容經驗、具潛力及指標性之國際買家前來與會,其中一向為我國電視內容海外主要市場的東南亞業者佔逾4成,東歐國家如烏克蘭、塞爾維亞等更是首度遠道專程來臺參與本活動,國際買家願意來臺灣與52家臺灣電視頻道、製作公司、動畫、紀錄片及相關公司,洽談交易臺灣逾282部優良作品,顯示臺灣電視內容產業的軟實力及無可限量的華文影視市場商機。
 
2016號稱台灣的OTT元年,由於OTT之「內容」企製與行銷思維與傳統媒體有所不同,為使臺灣電視內容產業與國際業者共同討論此國際化內容產業發展、創新之知能、技術與思維,今年「國際電視產業論壇」以討論IP戲劇創作、製作與行銷、跨界結盟、科技運用(AR/VR/360度攝影)、電子商務(導購)結合規劃、創新行銷策略與商業模式為核心議題,舉辦三場次「國際電視產業論壇」,並邀請台灣、中國大陸、日本及韓國節目製作的專家及傳播學者,共同探討,同時開放我國傳播學院系所師生參與,並進行網路直播,拓展產、官、學界視野、思維及對話管道,分享最新的國際趨勢與節目概念,透過論壇的意見交流,提升我國新媒體影音節目國際知名度。
 
此外,為提供電視內容業者更便利的宣傳空間,特別規劃提供辦理新戲發表會、宣傳記者會及各項行銷活動的主舞台,協助參展業者匯聚人氣,擴大作品宣傳成效及本活動舉辦效益。

(本文作者辛澎祥為大媒體娛樂文創&產業平台總編輯)
本文受著作權及智財法保護,不得任意轉載與刊用,如需使用則需取得本社同意並註明出處。
 



台北電視內容交易創投媒合

兩岸產製IP劇 成功故事創造市場商機

陸專家白一聰:互聯網優勢帶動網劇爆發成

Picture
白一聰編導的【新安家族】電視劇,受到極大的收視好評

​

文/辛澎祥                                      
 
 由華訊事業集團所主辦的2016「台北電視內容交易創投媒合會」中,來自兩岸影視製作專家,針對IP網路劇的製作與行銷進行討論,與會者一致認為,一個好的IP所呈現的成功故事,必然會帶動鮮活的衍生商品,劇情緊扣社會脈動,延伸網路電視劇的市場商機,進而吸引龐大粉絲的互動與支撐,造就了新媒體在互聯網基礎平台上的利益彰顯,IP的應用也使得網劇發展出現新的變化與局面,好的IP網劇將成為近二年市場轉移與收視主流的發展指標。
 
 政大廣電系副教授盧非易表示,台灣IP不足,主要是文學性不夠,沒有真正的IP,香港與韓國是以原創為基礎的創作戲劇,中國大陸則運用IP改編戲劇,因而出現了八大視頻公司,用IP轉成其他商品,包括遊戲、動漫等,使網劇大行其道,但大陸廣電總局已經頒佈網劇內容管理辦法,網劇生態發展勢將出現新的變化,值得兩岸網劇製作與播出業者注意及防範。
 
 上海視驪影視製作公司執行長白一聰表示,以收視年齡層來看,收看無線電視的族群是70年齡層、有線電視是80年、網路是90年、行動視頻是00年,從收視率及普及率來看,內容製作業者是不會刻意分電視和網路的,但首播劇究竟放在哪個平台播出,則有一定軌跡及順序安排,一般而言,獨播劇是一定在網路播出,周播劇則在網路播出後再移往電視台播出,使得台網連播界線模糊,收視群從電視端移往網路端,視頻的戲劇點擊量從2014年的5億人次,激增至2016年的100億人次,電視劇的收視率更急速下降,黃金時段的收視有8成以上由互聯網行動用戶所佔據,對電視台而言是警訊,也是危機。
 
 白一聰指出,大陸這十五年來培養了強大的文學網站,透過網民付費及打賞,使創作者的收入激增,利用文字透過移動端來閱讀,也成功演化了IP,使得IP劇的發展神速暴發,更培養了14至16歲的年輕學生族群的死忠愛好者,爭取IP,強化作者的創作強度與廣度,就成為視頻公司的關鍵決勝點。目前大陸排名前50名的電視劇中,其中有3部是原創,其他47部都是IP改編而來,IP價值不斐,也鼓勵了編劇者的IP創作與改編,但未來兩年,IP市場即會降溫,回復到原創時代,用健全發展的手段求其資本平衡,原因在於大陸有7億網民粉絲,在製作與投顧方競相爭搶IP的情況下,也不斷消化IP,使IP價值降溫,未來強大IP會崛起,95年後網民成為市場主流,使得網劇的宣發訴求瞄準這個世代群,開發IP內容更要趨於年輕化,並極力開發有趣的IP內容來迎合市場需求。
 
 

「瑯玡榜」的IP改編劇,劇情優美創造兩岸高收視率。
「花千骨」的唯美調性,也是IP劇改編而來。



白一聰認為,面對新一代年輕網民族群對內容的喜新厭舊特性下,更要注意他們使用手機的高密度、高頻率,以及收視多版本、段落、碎片內容的趨勢,使得製作方在運用彈幕設計時,要有創新內容及技術才能打動人心,留住網民粉絲。目前,騰訊、愛奇異、優酷網、樂視網為幾個大陸極具規模的視頻商,他們從平台角色,延伸到內容製作與周邊運營,價值顯現,但市場需求短視頻,是考量易於流通及受歡迎所致,創造流量也帶來商機。
 
 從爭取視頻會員以及商業訴求粉絲的互動營銷模式,可預見的未來,將會發展出單片收視付費、計次付費、網路大電影、IP與原創劇台網合一連動播出等型態,都將一一出現,運營商要有用戶及產品開發的思維,深切掌握網民在IP劇收看與轉移的時間點數據,粉絲點的設計十分關鍵,製作方一開始就要緊抓IP的故事情節,使故事的原創性與讀者、作者與粉絲之間建立默契親密關係,而點的設計必須從原著的精華點到粉絲點,做IP的改編,形成氣質的還原,因為IP的故事性將是凝聚粉絲的重要關鍵,像是「盜墓筆記」的文學底蘊堅強,成為大熱門IP劇,其他如:「瑯玡榜」、「花千骨」都是IP改編劇,粉絲就是這樣一部戲一部戲的累積培養而來,把內容做精緻製作,對IP及原創發展才有正面助益。
 
 白一聰強調,從語言、題材到市場,互聯網的節奏快於電視,從商業角度來看,互聯網仍有極大作為,但大陸網路市場拓展的路徑極為浮誇,在大量資本湧入市場後,導致影視製作行業的年輕工作者不再注意創意及專注,在尚未獨當一面時,就為人所挖角,許多優秀的編導人才,並沒有務實做好事情,以致於被浮誇的行業所淹沒,這是市場的一大隱憂,他呼籲兩岸優秀人才攜手合作,激盪創意,共同產製好的作品,才能使影視製作行業永續發光發熱。
 
 (本文作者辛澎祥為大媒體娛樂文創&產業平台總編輯)


白一聰先生簡介:
白一聰,大陸知名導演,編劇及製作人,上海聚力傳媒技術有限公司,天津金狐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上海視驪製作有限公司導演。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導演系,創作指導多部影視作品。白一聰經典作品有:新安家族,獲得不錯口碑,不俗票房及廣大收視率,堪稱經典,其網劇作品:暗黑者,也是深具戲劇性且打動人心。

本文受著作權及智財法保護,不得任意轉載與刊用,如需使用則需取得本社同意並註明出處。
 


 ​

韓劇超越自我  不斷攻城掠地

 
韓國名編劇家 鄭淑   點出韓劇成功戰略
  

新媒體時代網劇趨勢  將扮演未來市場急速發展利器

文  /辛澎祥
 
在2016「台北電視內容創投媒合會」中,有一場從戲劇創作概念與構思的座談會中,由世新大學副校長陳清河的引言揭開序幕,陳清河表示,1990年之前,台灣並沒有無線與有線電視之爭,但在政治情勢的影響下,促使媒體開放,尤其八點檔連續劇得以反應社會潮流,在當時的台灣社會,娛樂相對貧乏單一,也使得當時的戲劇節目以小人物故事、俠義劇、溫情倫理劇為主軸,但發展至今,劇種也變得豐富多元,分眾收視呈現開放趨勢,新媒體出現後,創意、市場、平台更主導了戲劇發展脈絡思維,在企業改造與資本運作下,戲劇人才及創作挹注,將強化戲劇製作的本質,在網路急速發展下,傳統與創新媒體的融合,將主導未來戲劇呈現形式,有利於產業發展及環境改造。
 
韓國首爾數位大學創作學系教授鄭淑指出,台灣早年製播的「包青天」,製作精良,極具口碑,關鍵在於劇本的結構嚴謹,韓國一齣好的戲劇,也都是優質的企劃及編劇共同努力所造成,台灣或韓國,連續劇都是鎖定家庭主婦,使得韓國的戲劇仍由電視台主導與製作,在30分鐘家庭劇及70分鐘偶像劇中,製作及播出都十分緊湊,故事深且意境美,觀眾喜歡劇情衝突多,複雜結構,在70分鐘的電視劇中,至少要有7個以上的衝突或高潮點,才能引起觀眾興趣,進而創造收視率,由金秀賢與全智賢主演的賣座劇「來自星星的你」就是敵人與主角的衝突與複雜的角色設計,讓故事呈現轉折,誘發關注。
 
鄭淑認為,韓劇以世界為中心,運用事件,建立框架,李英愛主演的「大長今」之成功就是啟發了新的創意與思維,將韓國文化傳遞出去。編劇必須在劇情中設計衝突點,職人劇、警察劇、醫療劇等,描述職場及行業的專業性,甚至超越時空的科幻劇,都要小心求證,大膽設計出來的情節,若結構好,觀眾一不小心就會進入情節,欲罷不能,編劇要寫出專業情境,除了文字技巧之外,還要親身體驗行業,透過觀察及豐富資料佐證,長時間投注心力才得以完成劇本創作,可見培養編劇是多麼的重要與關鍵。
 
講到愛情劇,鄭淑敏說,以前單純的不倫、外遇最受到歡迎,但目前是浪漫加上搞笑才能吸引人,由李相侖、金荷娜主演的迷你連續劇「往機場的路」就是一個愛情劇代表作,透過旅行把韓國人奔向機場、渴望自由的心情刻劃得淋漓盡致,這齣戲的劇情張力大、期望值高、男女主角演技好,以浪漫故事為中心,男女愛情的維繫必須要有重重障礙的劇情設計才是好戲。「來自星星的你」愛情談得輕鬆,但編劇卻做了極大努力,外星人都敏俊教授該怎麼與現實結合?編劇必須提出科學根據,通俗、娛樂加上專業研究,使得愛情一路發展,觀眾看得如癡如醉,足證編劇必須設計出許多故事,再從中找到主角的真實地位,「大長今」從出書到細膩呈現,最後成為長篇大戲,也在在證明編劇的優質功力。
 
環顧現在市場,鄭淑表示家庭劇仍是主流,未來還是有基本盤,例如台灣的三立電視就有很多家庭劇,韓國的儒家思想,也會在家庭劇中隱隱呈現,進入精神世界。然而,年輕族群在數位新媒體時代中,對說故事的方式有了改變,在網路發展下,10至15分鐘的網劇也十分流行,網路卡通也逐漸受到青睞,韓國觀眾逐漸透過網路收看戲劇節目,並且喜歡和現實世界不一樣的劇情,使得由漫畫、小說改編而來的網劇大受歡迎,如最近由朴寶劍、金裕貞主演的「雲畫的月光」就是成功的韓劇,幾乎涵蓋所有年齡層,原創或IP改編的網劇,都已逐步佔據觀眾的心向。 
 
鄭淑認為,新媒體時代下,很多人已捨棄電視機,選擇移動或網路裝置收看電視劇,手機、平板成了新媒介、流行產品,大家都不看電視了,許多網劇今天拍明天播,家常便飯,但都能留住粉絲,就是因網路收看的簡單、有趣、方便性娛樂所致,和觀眾的互動性還要很強才有機會,例如由宋仲基、宋慧喬、金智媛、晉久聯合主演,收視與話題屢創新高的「太陽的後裔」的觀眾以男性為主、「秘密花園」放進男女主角玄彬與河智苑的愛情元素,長時間觀察、撰寫,造成戲劇大賣座,努力顯然是成功的不二法門。鄭淑說,新媒體時代,內容為王,大家都在思考好的劇本是什麼?韓國會整合一群編劇集體創作一齣劇本,使得精緻戲劇加上優秀的編劇及產業優勢,讓韓劇在全球攻城掠地。
 
韓國目前有120所大學有培養編劇的課程,每年出產3000多名新的編劇人才,發掘好的素材,尋找有力的事實佐證,加上自己努力於文字與描述劇情發展,一定會有市場的支撐,讓戲受到歡迎,也使得好的劇本,融合了藝術與商業,對潮流的掌握,對時空環境技巧的配置,讓幻想得到滿足,拉著觀眾走進幻想中的生活境界,這是編劇最大的價值。
 
鄭淑最後強調,要確保電視觀眾的想法受到重視,就必須在設計情節中讓他們得到滿足,即便有年代的戲,也能引起世代共鳴、老少咸宜,看到不同時代背景的戲,也可說是一種生活體驗。韓國職人劇,呈現男性專業職場張力,愛情劇刻劃女性細膩一面,在理性與感性中找到融合與平衡,這齣戲就成功了。目前,韓國有3千名常態執業編劇,其中700位是男編劇,其他全是女編劇,他們體驗生活,掌握節奏,觀察入微,全神貫注,使韓劇每一部皆能打動人心、弘揚國際,這是韓劇突圍市場的一大優勢,他們在生活中不斷超越,也造就了韓劇奇蹟。
 
(本文作者辛澎祥為大媒體娛樂文創&產業平台總編輯)

鄭淑女士簡介:
鄭淑,韓國首爾大學編劇作家,教授。畢業於韓國中央大學新聞電視研究所大眾傳播碩士,自1986年於韓國MBC電視台以執行編劇身分入行至今30餘年,不但長期為SBS及韓國編劇協會培育電視劇之編劇人才,更曾出版韓國電視講義一書,對韓流有相當研究。鄭淑也長期觀察台灣及亞洲電視劇的發展歷程,並提出她的專業評論與市場見解,獲致廣泛廻響,在韓國編劇界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本文受著作權及智財法保護,不得任意轉載與刊用,如需使用則需取得本社同意並註明出處。
  • 資料庫
    • 專題報導 >
      • 2016年 9月號
      • 2016年 12月號 / 漳州影視
      • 2017年 元月 專題報導系列 >
        • 專題報導系列二
        • 專題報導系列三
        • 專題報導系列四
        • 專題報導系列之五
        • 專業報導系列之六
        • 專業報導系列之七
        • 專題報導系列之八
        • 專題報導系列之九
        • 專題報導系列十
      • 2017年 3月號
      • 2017年 5月號 >
        • 專題報導一 上海玉成天賜珠寶公司
        • 專題報導二 千年汝窯
        • 專題報導三 貝葉經
      • 2017年 7月號 >
        • 胡娜 擁有愛與藝術天份的靈魂
        • 上海順風餐飲集團董事長吳稚
        • 把愛傳出去!台灣藝術家米凱莉作品在京引發關注
    • 特別報導 >
      • 2017年 7月號
      • 2017年 9月號
    • 產業觀點 >
      • 2016年 9月號
      • 2016年 12月號 >
        • 數位影音產業之文化新思維
        • 2016年新加坡亞洲電視論壇
        • 擦亮大三元酒樓金字招牌 / 邱靜惠用心經營堅持美味
      • 2017年 元月號
      • 2017年 3月號 >
        • 產業評論
    • 官方說法 >
      • 2016年 12月號
    • 學者觀點 >
      • 2016年 9月號
      • 2016年 12月號 >
        • 緯來電視網默默耕耘二十載
      • 2017年 元月號 >
        • 專家評論
      • 2017年 3月號 >
        • 法國電視萬象
      • 2017年 5月號 >
        • 法國如何開拓海外影視
      • 2017年 7月號 >
        • 法國如何開拓海外影視市場 ( 下 )
    • 文創產業 >
      • 2016年 9月號
      • 2016年 12月號
      • 2017年 元月號 >
        • 台灣影視業
        • 音樂殿堂
        • 舞蹈世界
        • STARLY GIRLS 星娘
      • 2017年 3月號 東極集團 >
        • 藝壇焦點 盧月鉛
        • 文創新聲 廣州玉書之家
      • 2017年5月號 文創園地
    • 媒介生態 >
      • 2016年 12月號 / 大陸市場
    • 人物專訪 >
      • 2016年 9月號
      • 2016年 12月號
      • 2017年 元月號
      • 2017年 3月號 陳琪樺 >
        • 大亨小傳 林東
        • 祥鑫電化 徐國棟
        • 南丁格爾企業 王穩盈
    • 新聞焦點 >
      • 2016年 9月號
      • 2016年 12月號 / 特報之ㄧ >
        • 特別報導之二
      • 娛樂焦點 2017年 5月號
      • 城市焦點 2017年 7月號
    • 產業動態 >
      • 2017年 7月號 >
        • 漳州開發區第七屆楊梅文化節正式揭幕
    • 產業焦點 >
      • 2017年 3月號 產業見聞
      • 3月號 產業聚焦
      • 2017年 5月號
      • 2017年 7月號 產業聚焦
    • 國際焦點
    • 影視 >
      • 影視焦點 2017年 五月號 >
        • 影視話題
    • 影音視頻
    • 文化聚焦 >
      • 2017年 7月號 文化特區
    • 藝術天地 >
      • 2017年 7月號 藝術天地 凌蕙蕙昇華藝術生命 >
        • 2017年 7月號 藝術饗宴
    • 市場焦點 >
      • 2017年 7月號 >
        • 申請美國長春藤或頂級名校的機會來了
    • 海外焦點 >
      • 2017年 7月號
    • NCC >
      • 2016年 9月號
      • 2016年 12月號
      • 2017年 元月號
      • 2017年 3月號
      • 2017年 5月號
    • 文化部 >
      • 2016年 9月號
      • 2017年 3月號
    • 旅遊
    • 2017年 7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