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天地文史之氣 師古今寶物之奇
趙子鈺建構平台 展現古物全新生命價值
文 /辛澎祥 上海採訪報導
上海玉成天賜珠寶有限公司在兩岸古物珠寶界素享盛名,趙柳成董事長與其子趙子鈺總經理在古物收藏領域,以其卓越眼光、堅持毅力、推廣奉獻,導引古物文創與公共利益結合,受到兩岸產官學高度推崇與讚賞。三代皆為古物的保存維護與獻力的趙柳成董事長與趙子鈺總經理父子,在當今兩岸業界與交流事務領域,以及中國古物珠寶的收藏、鑑賞、推廣、展覽與奉獻, 皆展現了超凡的格局、眼界與魄力。筆者特別撰文推介趙子鈺總經理,讓大家更加認識與正面評價。
趙子鈺個人簡歷
趙子鈺,男,出生於1985年1月22日,大學本科,2008年參加工作,現任上海玉成天賜珠寶有限公司總經理,中共團委上海市委青聯委員,中共團委青年企業家協會會員。
在學校期間,趙子鈺一直以優異的成績深得老師和同學的認可和好評,在2004年前往澳洲求學,在學習之餘,並沒有享受國外的業餘生活,而是參與社會實踐,為踏入社會提前鍛煉打下基礎,在社會上積累一定的工作經驗。
2008年參加工作以來,由於是家族企業,要做好接班人肯定要從每個環節都要了解、熟悉,趕赴緬甸礦區公盤挑選原材料。在傳統的產品設計上,也有了很多改進,由國際認可的金、銀鑲嵌和傳統玉石完美相結合,將產品的價值和層次有了很大的提高。每個生產環節的工藝上,每個門店的選址、裝修、佈局。一步一個腳印,注重每個細節,這也是至今他每個成功背後你所看不到的辛苦耕耘與付出。一直以腳踏實地的工作作風,肩負著我們玉成天賜銷售的重任,在原始的銷售方式方法上有了創新,與社會現有的電商平台相結合,與新媒體的宣傳相結合,有效的擴大了宣傳面,讓更多的消費者認知我們玉成天賜,對我們玉成天賜的品牌故事更為了解。使玉成天賜的銷售工作得到了進一步發展。
出生古玩世家,但他不止於這樣的“名號”,而是刻苦學習勇於實踐,對專業理論以及與之密切相關的歷史文化都有較深的造詣和積累,知識面的拓展,使他在本領域具備了獨到的眼光,一切與他好學上進、踏實肯幹的作風密不可分。
2014年趙子鈺同志參加中共團委上海市青聯及上海市青年企業家協會,在兩年青企協工作期間所有的活動準時出席,在文體活動上表現突出,為打造青年企業家的精神家園獻智出力。榮獲青企協2014年度“愛心奉獻獎”;2015年度“傾力支持獎”。
2009年,公司董事長參與政協活動時趕赴台灣,被媽祖無私大愛的精神所感動,回滬後他暗下誓願:行善為上,結緣“媽祖”;以其所能,普惠信眾。當年礦上發現一塊精妙絕倫、似夢似幻般的重達50餘噸的紫羅蘭翡翠玉石,於是開採後董事長決定將該巨型翡翠玉石全部捐出,並延請能工巧匠,善塑成兩尊“媽祖”聖像,2011年年底和2013年6月,分別代表公司出席了兩尊媽祖聖像捐贈的活動,一尊供奉於莆田湄州“媽祖”神廟,一尊送奉於台灣大甲鎮瀾宮“媽祖”廟,為弘揚媽祖仁愛精神,傳承媽祖文化,促進兩岸交流,完成祖國統一大業貢獻了自己力量。 2011年3月8日,中台辦常務副主任鄭立中專程赴玉成天賜公司,向公司頒發“翡翠媽祖,情係兩岸”牌匾及感謝信,對董事長趙柳成、總經理趙子鈺在推動兩岸文化交流、增進中華文化認同方面所做的貢獻給予了表彰。在投身滬台媽祖文化交流以來,趙子鈺多次接待來松參訪的台灣知名人士和基層民眾,負責公司有關媽祖大型活動的具體策劃及現場實施。同時,他認真思考,精心設計加工媽祖像、挂件、平安福袋等禮品,贈送來松參訪的台灣同胞,深受台胞喜愛,為滬台媽祖文化交流付出了心血。
趙子鈺,留學澳洲,浸淫中西文化,從小在古物天地成長,在父親趙柳成的身邊得天獨厚地對古物有更多接觸與研究的機會,也因天資聰穎,眼光獨到,備受父親賞識與肯定。目前擔任上海玉成天賜有限公司總經理一職,除了延續玉石珠寶古物的事業之外,更在兩岸文化交流事務上展現明快靈活的推動氣勢,備受矚目。
上海玉成天賜珠寶有限公司在兩岸古物珠寶界素享盛名,趙柳成董事長與其子趙子鈺總經理在古物收藏領域,以其卓越眼光、堅持毅力、推廣奉獻,導引古物文創與公共利益結合,受到兩岸產官學高度推崇與讚賞。三代皆為古物的保存維護與獻力的趙柳成董事長與趙子鈺總經理父子,在當今兩岸業界與交流事務領域,以及中國古物珠寶的收藏、鑑賞、推廣、展覽與奉獻, 皆展現了超凡的格局、眼界與魄力。筆者特別撰文推介趙子鈺總經理,讓大家更加認識與正面評價。
趙子鈺個人簡歷
趙子鈺,男,出生於1985年1月22日,大學本科,2008年參加工作,現任上海玉成天賜珠寶有限公司總經理,中共團委上海市委青聯委員,中共團委青年企業家協會會員。
在學校期間,趙子鈺一直以優異的成績深得老師和同學的認可和好評,在2004年前往澳洲求學,在學習之餘,並沒有享受國外的業餘生活,而是參與社會實踐,為踏入社會提前鍛煉打下基礎,在社會上積累一定的工作經驗。
2008年參加工作以來,由於是家族企業,要做好接班人肯定要從每個環節都要了解、熟悉,趕赴緬甸礦區公盤挑選原材料。在傳統的產品設計上,也有了很多改進,由國際認可的金、銀鑲嵌和傳統玉石完美相結合,將產品的價值和層次有了很大的提高。每個生產環節的工藝上,每個門店的選址、裝修、佈局。一步一個腳印,注重每個細節,這也是至今他每個成功背後你所看不到的辛苦耕耘與付出。一直以腳踏實地的工作作風,肩負著我們玉成天賜銷售的重任,在原始的銷售方式方法上有了創新,與社會現有的電商平台相結合,與新媒體的宣傳相結合,有效的擴大了宣傳面,讓更多的消費者認知我們玉成天賜,對我們玉成天賜的品牌故事更為了解。使玉成天賜的銷售工作得到了進一步發展。
出生古玩世家,但他不止於這樣的“名號”,而是刻苦學習勇於實踐,對專業理論以及與之密切相關的歷史文化都有較深的造詣和積累,知識面的拓展,使他在本領域具備了獨到的眼光,一切與他好學上進、踏實肯幹的作風密不可分。
2014年趙子鈺同志參加中共團委上海市青聯及上海市青年企業家協會,在兩年青企協工作期間所有的活動準時出席,在文體活動上表現突出,為打造青年企業家的精神家園獻智出力。榮獲青企協2014年度“愛心奉獻獎”;2015年度“傾力支持獎”。
2009年,公司董事長參與政協活動時趕赴台灣,被媽祖無私大愛的精神所感動,回滬後他暗下誓願:行善為上,結緣“媽祖”;以其所能,普惠信眾。當年礦上發現一塊精妙絕倫、似夢似幻般的重達50餘噸的紫羅蘭翡翠玉石,於是開採後董事長決定將該巨型翡翠玉石全部捐出,並延請能工巧匠,善塑成兩尊“媽祖”聖像,2011年年底和2013年6月,分別代表公司出席了兩尊媽祖聖像捐贈的活動,一尊供奉於莆田湄州“媽祖”神廟,一尊送奉於台灣大甲鎮瀾宮“媽祖”廟,為弘揚媽祖仁愛精神,傳承媽祖文化,促進兩岸交流,完成祖國統一大業貢獻了自己力量。 2011年3月8日,中台辦常務副主任鄭立中專程赴玉成天賜公司,向公司頒發“翡翠媽祖,情係兩岸”牌匾及感謝信,對董事長趙柳成、總經理趙子鈺在推動兩岸文化交流、增進中華文化認同方面所做的貢獻給予了表彰。在投身滬台媽祖文化交流以來,趙子鈺多次接待來松參訪的台灣知名人士和基層民眾,負責公司有關媽祖大型活動的具體策劃及現場實施。同時,他認真思考,精心設計加工媽祖像、挂件、平安福袋等禮品,贈送來松參訪的台灣同胞,深受台胞喜愛,為滬台媽祖文化交流付出了心血。
趙子鈺,留學澳洲,浸淫中西文化,從小在古物天地成長,在父親趙柳成的身邊得天獨厚地對古物有更多接觸與研究的機會,也因天資聰穎,眼光獨到,備受父親賞識與肯定。目前擔任上海玉成天賜有限公司總經理一職,除了延續玉石珠寶古物的事業之外,更在兩岸文化交流事務上展現明快靈活的推動氣勢,備受矚目。
子鈺隨筆 擲地有聲
子鈺隨筆(一)
許多人雖不愛好古玩,但是“縱有家財萬貫,不如鈞瓷一件”這句話想必都聽過。 作為宋代“五大窯”之一,其聲譽隆重可見一斑。
多年前巧得一鈞窯茶盞。 茶碗直徑不足七厘米,小巧玲瓏,極為精緻。 更難能可貴的是,茶碗帶著完整的原配盞托。 整件器物髮色天藍,不見玫瑰紫斑,略有遺憾。 茶碗,盞托均採用墊燒。 底足修築的規矩。 茶碗底足中央有補釉,極為考究,為宋代之器物(若為元代鈞窯,整個底足修築非常隨意,且底部沒有補釉)。 整個釉面佈滿微小氣泡,強光之下,似天上星辰一般,細密而又絢麗多彩。 窯火燒到釉的臨界點,釉些許流淌,在器物底部形成積釉。
每次用此茶盞奉茶給朋友,都能領略宋人美的意境。 簡潔的茶碗,葵型的盞托,在簡單的造型中卻有著非常講究的比例。 奉茶中手持盞托,而非茶碗,僅此細節便可窺見宋人生活之講究。 老的茶器不但是一件古董藝術品,同時也是一種文化的傳承。 每次品茗使用適當的老茶器,總是會有一種特別的滿足。(本文作者趙子鈺為上海玉成天賜珠寶公司總經理、知名珠寶古物鑑賞與收藏家)
子鈺隨筆(二)
宋代耀州窯是北方民間青瓷的重要代表之一。在神宗徽宗年間曾為朝廷燒造貢瓷,以劃花,刻花等工藝聞名於世。
去年,得一耀州窯小茶碗。髮色青灰,燈光下稍見青黃。底足小巧,修整精細,採用沙子燒。茶碗撇口口沿,直徑約為10厘米。碗腹中佈滿纏枝蓮紋飾,佈局結構嚴謹,線條自由流暢。
仔細觀察後發現,碗口略有高低,也不成完美圓形。手拉胚的痕跡卻是極為流暢,一氣呵成,具有民窯特色。相對於紋飾的繁複,器形塑造的卻很隨意。這也體現了宋代民間與宮廷的審美差異。
民間注重紋飾,宋代磁州窯也是如此,用紋飾生動活潑的勾勒出的民間喜聞樂見的題材。宋代官窯強調器形精美,在塑造胚胎的時候要求極為嚴格。器物卻多為單色釉,在精美的胎骨對比下,顯得極為雅緻。
宋瓷官窯與民窯價值差異很大。但若能雅俗共賞,民窯表現的花鳥魚虫、市儈景物、童叟仕宦、詩歌詞賦、無所不繪,藝術價值也是極高的。
(本文趙子鈺為上海玉成天賜珠寶公司總經理、知名珠寶古物鑑賞與收藏家)
本文受著作權及智財法保護,不得任意轉載與刊用,如需使用則需取得本社同意並註明出處。
許多人雖不愛好古玩,但是“縱有家財萬貫,不如鈞瓷一件”這句話想必都聽過。 作為宋代“五大窯”之一,其聲譽隆重可見一斑。
多年前巧得一鈞窯茶盞。 茶碗直徑不足七厘米,小巧玲瓏,極為精緻。 更難能可貴的是,茶碗帶著完整的原配盞托。 整件器物髮色天藍,不見玫瑰紫斑,略有遺憾。 茶碗,盞托均採用墊燒。 底足修築的規矩。 茶碗底足中央有補釉,極為考究,為宋代之器物(若為元代鈞窯,整個底足修築非常隨意,且底部沒有補釉)。 整個釉面佈滿微小氣泡,強光之下,似天上星辰一般,細密而又絢麗多彩。 窯火燒到釉的臨界點,釉些許流淌,在器物底部形成積釉。
每次用此茶盞奉茶給朋友,都能領略宋人美的意境。 簡潔的茶碗,葵型的盞托,在簡單的造型中卻有著非常講究的比例。 奉茶中手持盞托,而非茶碗,僅此細節便可窺見宋人生活之講究。 老的茶器不但是一件古董藝術品,同時也是一種文化的傳承。 每次品茗使用適當的老茶器,總是會有一種特別的滿足。(本文作者趙子鈺為上海玉成天賜珠寶公司總經理、知名珠寶古物鑑賞與收藏家)
子鈺隨筆(二)
宋代耀州窯是北方民間青瓷的重要代表之一。在神宗徽宗年間曾為朝廷燒造貢瓷,以劃花,刻花等工藝聞名於世。
去年,得一耀州窯小茶碗。髮色青灰,燈光下稍見青黃。底足小巧,修整精細,採用沙子燒。茶碗撇口口沿,直徑約為10厘米。碗腹中佈滿纏枝蓮紋飾,佈局結構嚴謹,線條自由流暢。
仔細觀察後發現,碗口略有高低,也不成完美圓形。手拉胚的痕跡卻是極為流暢,一氣呵成,具有民窯特色。相對於紋飾的繁複,器形塑造的卻很隨意。這也體現了宋代民間與宮廷的審美差異。
民間注重紋飾,宋代磁州窯也是如此,用紋飾生動活潑的勾勒出的民間喜聞樂見的題材。宋代官窯強調器形精美,在塑造胚胎的時候要求極為嚴格。器物卻多為單色釉,在精美的胎骨對比下,顯得極為雅緻。
宋瓷官窯與民窯價值差異很大。但若能雅俗共賞,民窯表現的花鳥魚虫、市儈景物、童叟仕宦、詩歌詞賦、無所不繪,藝術價值也是極高的。
(本文趙子鈺為上海玉成天賜珠寶公司總經理、知名珠寶古物鑑賞與收藏家)
本文受著作權及智財法保護,不得任意轉載與刊用,如需使用則需取得本社同意並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