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媒體娛樂文創&產業平台
  • 資料庫
    • 專題報導 >
      • 2016年 9月號
      • 2016年 12月號 / 漳州影視
      • 2017年 元月 專題報導系列 >
        • 專題報導系列二
        • 專題報導系列三
        • 專題報導系列四
        • 專題報導系列之五
        • 專業報導系列之六
        • 專業報導系列之七
        • 專題報導系列之八
        • 專題報導系列之九
        • 專題報導系列十
      • 2017年 3月號
      • 2017年 5月號 >
        • 專題報導一 上海玉成天賜珠寶公司
        • 專題報導二 千年汝窯
        • 專題報導三 貝葉經
      • 2017年 7月號 >
        • 胡娜 擁有愛與藝術天份的靈魂
        • 上海順風餐飲集團董事長吳稚
        • 把愛傳出去!台灣藝術家米凱莉作品在京引發關注
    • 特別報導 >
      • 2017年 7月號
      • 2017年 9月號
    • 產業觀點 >
      • 2016年 9月號
      • 2016年 12月號 >
        • 數位影音產業之文化新思維
        • 2016年新加坡亞洲電視論壇
        • 擦亮大三元酒樓金字招牌 / 邱靜惠用心經營堅持美味
      • 2017年 元月號
      • 2017年 3月號 >
        • 產業評論
    • 官方說法 >
      • 2016年 12月號
    • 學者觀點 >
      • 2016年 9月號
      • 2016年 12月號 >
        • 緯來電視網默默耕耘二十載
      • 2017年 元月號 >
        • 專家評論
      • 2017年 3月號 >
        • 法國電視萬象
      • 2017年 5月號 >
        • 法國如何開拓海外影視
      • 2017年 7月號 >
        • 法國如何開拓海外影視市場 ( 下 )
    • 文創產業 >
      • 2016年 9月號
      • 2016年 12月號
      • 2017年 元月號 >
        • 台灣影視業
        • 音樂殿堂
        • 舞蹈世界
        • STARLY GIRLS 星娘
      • 2017年 3月號 東極集團 >
        • 藝壇焦點 盧月鉛
        • 文創新聲 廣州玉書之家
      • 2017年5月號 文創園地
    • 媒介生態 >
      • 2016年 12月號 / 大陸市場
    • 人物專訪 >
      • 2016年 9月號
      • 2016年 12月號
      • 2017年 元月號
      • 2017年 3月號 陳琪樺 >
        • 大亨小傳 林東
        • 祥鑫電化 徐國棟
        • 南丁格爾企業 王穩盈
    • 新聞焦點 >
      • 2016年 9月號
      • 2016年 12月號 / 特報之ㄧ >
        • 特別報導之二
      • 娛樂焦點 2017年 5月號
      • 城市焦點 2017年 7月號
    • 產業動態 >
      • 2017年 7月號 >
        • 漳州開發區第七屆楊梅文化節正式揭幕
    • 產業焦點 >
      • 2017年 3月號 產業見聞
      • 3月號 產業聚焦
      • 2017年 5月號
      • 2017年 7月號 產業聚焦
    • 國際焦點
    • 影視 >
      • 影視焦點 2017年 五月號 >
        • 影視話題
    • 影音視頻
    • 文化聚焦 >
      • 2017年 7月號 文化特區
    • 藝術天地 >
      • 2017年 7月號 藝術天地 凌蕙蕙昇華藝術生命 >
        • 2017年 7月號 藝術饗宴
    • 市場焦點 >
      • 2017年 7月號 >
        • 申請美國長春藤或頂級名校的機會來了
    • 海外焦點 >
      • 2017年 7月號
    • NCC >
      • 2016年 9月號
      • 2016年 12月號
      • 2017年 元月號
      • 2017年 3月號
      • 2017年 5月號
    • 文化部 >
      • 2016年 9月號
      • 2017年 3月號
    • 旅遊
    • 2017年 7月號

影視動態

影視動態  2016年12月號
《我的西門小故事》
導演尚若白 愈見生命真情

  文/陳安婷

《我的西門小故事》包含兩個很難處理的電影主題:自傳式電影以及用電影講電影。
                    
​                                                   從電影可看到他的藝術特質與寬廣的視野。


看「自傳式\傳記式」電影的時候,我總是疑心病很重的猜測某一段劇情一定誇大了、某一個角色一定美化了。因為人總是不可避免的要為自己說好話,保護一下自己形象,這是人心。而且這是一部給大眾看的電影,不是什麼私密日記,“誠實”不是最必要的,因此我一直認為不用期待在這種「自傳式\傳記式」電影中看到什麼真實或歷史,但是反過來說。既然無法看到真正的你,我為什麼要去看一部關於你的電影?

「用電影講電影」則是一不小心會變成抱怨文或爆料文(而且還很長),好笑是好笑,像港片《低俗喜劇》或者美國電影《大製騙家》(Bowfinger),可是笑完了還不就這樣,片廠(電影公司)還是繼續用他財大氣粗的金牙閃死你啊…所以只要電影有包含這上述這兩個主題其中之一,通常我都會繞道而行。

這次會去看把這兩個主題都包進來的電影《我的西門小故事》,起初是因為認識導演尚若白(Jean-Robert THOMANN),是抱持著支持朋友的心情而走進戲院,已經做好會被雷的準備,想不到電影不但一點都不雷,反而給了我一次有趣的觀影經驗。

《我的西門小故事》沒有「誠實」的問題、也沒有「抱怨文」的問題。

要解釋它為什麼沒有那樣這樣的問題,必需從導演的創作歷程開始講起。千禧年前後,尚若白因為廖瓊枝老師的歌仔戲表演,拍了他人生第一部執導的紀錄片,開始跟台灣結下不解的紀錄片之緣。《廖瓊枝戲夢巴黎》是廖瓊枝老師帶薪傳歌仔戲團赴法國演出的實況以及生活點滴,在影片裡我們看到廖老師帶著團員在花都的公園,唱歌仔戲給法國人聽 。之後,尚若白每隔一陣子就會法國台灣兩地跑,攝製了幾部大大小小的紀錄片,並在這段其間認識了很多台灣的表演團體與樂團。

2006年 出品的《奇蹟之後》(Après le miracle),內容講述1950年代大約有10萬個台灣人(多數是原住民)皈依基督教,這現象被一些人稱為「台灣奇蹟」,本片回溯台灣社會的現代化起源以及其中轉換的條件。2007年他在法國完成一部《那年夏天在亞維儂》(Un été à Avignon)紀錄片,詳實拍下台灣劇場表演團體於亞維儂藝術節外圍(Avignon OFF)的台前表演與幕後戮力。隔年,他記錄當年總統大選選戰實況,做成一部法文名為"Taiwan 2008, paroles de campagne"(中文大概意思為:2008空話大決戰)的紀錄片。 其後,比較台北與巴黎兩地城市單車政策並用風趣的形式凸顯使用者心聲的《台北巴黎單車萬歲》在2009年誕生了。2012年的《春秋掌中》(Taiwan et ses marionettes)深入探訪幾乎要被台灣主流社會給遺忘的戲偶操偶師,例如布袋戲大師陳錫煌,或者台灣(應該是唯一)的傀儡戲劇團『錦飛鳳-傀儡戲劇團』團長薛熒源師傅。《野鬼假期 》(Les vacances des fantômes)拍下2013年雲林虎尾中元節各種活動、儀式以及被普渡的先人還有動物的魂魄,主角就是傳統普渡中那些放暑假的孤魂野鬼們。 2014出品的《那魯灣》(Naluwan)主角是桑布伊、雲力思、胡德夫這三位臺灣原住民歌手,導演記錄他們三位動人的音樂歌聲以及他們為傳承傳統文化所做的努力。

根據導演自己的說法,16 年來他已經完成了19  部紀錄片,其中有15 部是跟台灣有關。

這些作品集看起來是如此的多元豐富,有許多人窮極一生都不可能拍到19 部紀錄片,但對一個有滿腔故事想要講的導演來說,這樣的經歷與作品量卻是遠遠不夠多,他還需要一直拍一直拍一直講一直講,把他認識的台灣記錄下來。

可是有一天他發現,拍片竟然越來越困難。

因為不管在法國或是在台灣,電影創作者都在面臨獨立製片越來越難生存的現實,其實認真說起來這是很奇怪的現實,因為明明拍片門檻越來越低:攝影機越來越小、剪輯設備越來越精簡、器材費用也越來越便宜,(台灣)政府也比以前更注重文化發展,但是卻還是有很多導演找不到經費來好好拍一部電影。

2013年,尚若白的一部歌舞鬼片劇本《鎂瑜》拿到了法國電影中心的部分補助,但一部歌舞鬼片需要的製作費金額比較龐大,導演與製作公司在台法兩地都找不到其他的資金來源,他的法國製片人告訴他,可能要先拍一部規模比較小的劇情電影,才能有Credit為《鎂瑜》吸引投資方。而等了將近三年的導演,經歷了人生低潮後,竟然決定放手一搏,在沒有任何合作或補助的狀況下,拿出自己僅有的財產,拍了這部《我的西門小故事》。

結果我們在《我的西門小故事》中可以看到導演的創作軌跡: 他喜歡的台式音樂「夾子樂隊」<七彩霓虹燈>、「濁水溪公社」<現今的社會>、還有原住民歌手以莉.高露Ilid Kaolo以及音樂家連珮如的琵琶配二胡,好像在呼應他曾拍攝過的樂者紀錄片《在坎城的好客樂隊》、《那魯灣》。此外,片中導演一陣茫然失魂落魄的走進一座傳統廟宇虔誠祈禱,則可以看成是《野鬼假期 》、《守護南方澳的聖母媽祖》內化回創作者的養分,當然不要忘記導演永遠都不會背叛的代步工具--單車。

除了過去各個紀錄片的吉光片羽出現在電影裡,《我的西門小故事》最特別的地方還是在於一個電影創作者用虛構的劇情片(Fiction)去記錄(Record)自己的生命紀錄(Document)。

當然,導演想要表現的並不是Docudrama或是Semidocumentary、Mockumentary這種高深的玩意,只是當電影與他的生活平行(就真的是人生谷底才放手一搏拍這部講一個谷底導演的故事的電影),當他的生活全心在這部講述自己谷底的電影(導演還做了一個三明治廣告人的道具,自己戴上這個道具,穿梭在大街小巷各大影城),沒有人會懷疑電影裡的劇情是虛構的,相信每個看過的人都會對這個帶賽導演致上深深的同情跟敬意,但這明明是一部Fiction Film。

反過來說,電影確實又有一些戲劇化的段落,例如在小酒館裡導演跟朋友說自己正在構思一部台詞都是用唱的方式演出的電影,導演講著講著就唱了起來,然後電影裡的群眾演員也突然一起高歌;又或者導演遇到一個愛跳肚皮舞的女孩,那女孩上一刻還穿著一般的服裝,下一刻突然穿著肚皮舞衣在西門町跳舞 。這些當然是虛構的段落,也不會有人認為它是真實的,即使我們相信這部電影是導演自導自演自己的人生經歷。



   .......................................... 待續      
 (  如欲參閱全文,請洽大媒體產業平台   )
本文受著作權及智財法保護,不得任意轉載與刊用,如需使用則需取得本社同意並註明出。

​
  • 資料庫
    • 專題報導 >
      • 2016年 9月號
      • 2016年 12月號 / 漳州影視
      • 2017年 元月 專題報導系列 >
        • 專題報導系列二
        • 專題報導系列三
        • 專題報導系列四
        • 專題報導系列之五
        • 專業報導系列之六
        • 專業報導系列之七
        • 專題報導系列之八
        • 專題報導系列之九
        • 專題報導系列十
      • 2017年 3月號
      • 2017年 5月號 >
        • 專題報導一 上海玉成天賜珠寶公司
        • 專題報導二 千年汝窯
        • 專題報導三 貝葉經
      • 2017年 7月號 >
        • 胡娜 擁有愛與藝術天份的靈魂
        • 上海順風餐飲集團董事長吳稚
        • 把愛傳出去!台灣藝術家米凱莉作品在京引發關注
    • 特別報導 >
      • 2017年 7月號
      • 2017年 9月號
    • 產業觀點 >
      • 2016年 9月號
      • 2016年 12月號 >
        • 數位影音產業之文化新思維
        • 2016年新加坡亞洲電視論壇
        • 擦亮大三元酒樓金字招牌 / 邱靜惠用心經營堅持美味
      • 2017年 元月號
      • 2017年 3月號 >
        • 產業評論
    • 官方說法 >
      • 2016年 12月號
    • 學者觀點 >
      • 2016年 9月號
      • 2016年 12月號 >
        • 緯來電視網默默耕耘二十載
      • 2017年 元月號 >
        • 專家評論
      • 2017年 3月號 >
        • 法國電視萬象
      • 2017年 5月號 >
        • 法國如何開拓海外影視
      • 2017年 7月號 >
        • 法國如何開拓海外影視市場 ( 下 )
    • 文創產業 >
      • 2016年 9月號
      • 2016年 12月號
      • 2017年 元月號 >
        • 台灣影視業
        • 音樂殿堂
        • 舞蹈世界
        • STARLY GIRLS 星娘
      • 2017年 3月號 東極集團 >
        • 藝壇焦點 盧月鉛
        • 文創新聲 廣州玉書之家
      • 2017年5月號 文創園地
    • 媒介生態 >
      • 2016年 12月號 / 大陸市場
    • 人物專訪 >
      • 2016年 9月號
      • 2016年 12月號
      • 2017年 元月號
      • 2017年 3月號 陳琪樺 >
        • 大亨小傳 林東
        • 祥鑫電化 徐國棟
        • 南丁格爾企業 王穩盈
    • 新聞焦點 >
      • 2016年 9月號
      • 2016年 12月號 / 特報之ㄧ >
        • 特別報導之二
      • 娛樂焦點 2017年 5月號
      • 城市焦點 2017年 7月號
    • 產業動態 >
      • 2017年 7月號 >
        • 漳州開發區第七屆楊梅文化節正式揭幕
    • 產業焦點 >
      • 2017年 3月號 產業見聞
      • 3月號 產業聚焦
      • 2017年 5月號
      • 2017年 7月號 產業聚焦
    • 國際焦點
    • 影視 >
      • 影視焦點 2017年 五月號 >
        • 影視話題
    • 影音視頻
    • 文化聚焦 >
      • 2017年 7月號 文化特區
    • 藝術天地 >
      • 2017年 7月號 藝術天地 凌蕙蕙昇華藝術生命 >
        • 2017年 7月號 藝術饗宴
    • 市場焦點 >
      • 2017年 7月號 >
        • 申請美國長春藤或頂級名校的機會來了
    • 海外焦點 >
      • 2017年 7月號
    • NCC >
      • 2016年 9月號
      • 2016年 12月號
      • 2017年 元月號
      • 2017年 3月號
      • 2017年 5月號
    • 文化部 >
      • 2016年 9月號
      • 2017年 3月號
    • 旅遊
    • 2017年 7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