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海峽兩岸廣電影視文化展在臺北舉行
兩岸共同主辦 產官學研媒共聚一堂
兩岸共同主辦 產官學研媒共聚一堂
文/辛澎祥
不受兩岸陷入僵局影響,由臺灣中華節目內容製作產業發展協會、中華廣播影視交流協會和九洲文化傳播中心共同主辦的“第二屆海峽兩岸廣電影視文化展”13日在臺北華山文創園隆重開幕,參與人數與單位比去年成長100%。
活動不僅吸引兩岸重要影視單位500多人,46個展位參加,上百部影視綜藝新作也同時登場,林志玲,范冰冰兩岸雙美的新作是展出焦點。蕭敬騰的實境秀處女作也是吸睛作品。此次展出成了兩岸重量級影視新作及大明星的成績單呈現。
兩天活動中的5場講座,不但是兩岸菁英的對談與交流,更是未來影視產業最新趨勢的分析。
據主辦方臺灣中華節目內容製作產業發展協會汪威江理事長表示,此屆展會實現了電視、電影、廣播、出版、新媒體、動漫等全領域合作。兩岸許多頗具影響力的單位公司積極參與,其中包括北京廣電、湖南廣電、江蘇廣電、福建廣電、浙江廣電、中國電視劇產業協會、中影股份、中國農影、華策影視、東陽正午陽光影視、新麗傳媒、強視傳媒、慈文傳媒、華錄百納、海潤影視、國立常升、唐德影視、五岸傳播、愛奇藝、優酷土豆等和臺灣台視、華視、民視、旺旺中時(中視/中天)、三立、八大、東森、緯來、年代等。
大陸主辦方九洲文化傳播中心同時表示,“第二屆海峽兩岸廣電影視文化展”已呈現出規模大、品質高、行業全的特點。力求通過展現大陸的文化自信和文化建設成就,打造具有權威性和代表性的兩岸民間文化交流的全業務平臺。九洲音像出版公司聯合十餘家音像出版社和唱片公司的近200種出版物,組織“中華民樂戲曲聯展”,集中展示中華民樂及地方戲曲的風貌。
此外,展會期間還將邀請兩岸業界知名人士就兩岸影視、網路、行銷、節目製作等多領域進行專題講座和論壇活動。
14日展會閉幕後還將舉辦“兩岸一家親”聯誼晚會等活動。
(本文作者辛澎祥為大媒體娛樂文創&產業平台總編輯)
本文受著作權及智財法保護,不得任意轉載與刊用,如需使用則需取得本社同意並註明出處。
兩岸廣播影視文化論壇
網路綜藝衝擊 年輕族群蔚為收視主流
互聯網短視頻生態變化 資本市場與廣告商手握主導權
網路綜藝衝擊 年輕族群蔚為收視主流
互聯網短視頻生態變化 資本市場與廣告商手握主導權
「快樂大本營」綜藝節目的綜藝性與趣味質感,成為湖南衛視的招牌節目。
文/辛澎祥
在第二屆「海峽兩岸廣播影視文化展」的論壇中,以網生綜藝節目製作論壇為題,討論了綜藝節目在目前發展現況中呈現的問題與交鋒,從電視綜藝的發展也看到了網綜的成熟,電視也從單屏延伸到多屏,互聯網的蓬勃改變了媒體生態,電視的結構也因而呈現台網合一的巨大轉變,製作節目從危機到轉機、到創造商機,是目前網綜節目發展動線的重大關鍵。
大陸搜狐網製作總監王一以網路綜藝新生態為題時指出,網路的時代發展歷程,從脫口秀到直播秀,製作預算因市場經濟規模的顯現而變大,一檔廣告額都有到幾億元,互聯網推升了廣告的價格與價值,網路視頻公司從買片到製片,都砸下大錢製作優質節目,爭取消費者認同,可說是資金與人才的節目支撐,使得網路、平台、粉絲成為市場的主導者,年輕族群的消費層更成為廣告主、製作公司、視頻商的鎖定對象,全力進行行銷創意與商品,透過網路展現消費動能,這是目前節目製作過程所呈現的特色。
王一指出,以綜藝節目和戲劇節目的對照來看,熱播的綜藝節目只有三個月周期,戲劇則可以看長尾效益,視頻網站呈現了與電視台同步競播的局面,主因為網路視頻的特性在於垂直、非線性、碎片、互動與即時性,而且網路對於非主流文化及價值觀都有清楚的陳述,也使得網綜也呈現短、小、快為訴求主軸,在廣告主及資本市場的吹捧炒作之下,藝人及名角的綜藝節目酬勞佔了製作成本的三成至五成,都在在顯示網綜的趨勢發展特性,更帶動直播的異軍突起,存在著網綜傳播、回歸與衍生的三大特殊要件。
愛奇藝高級副總裁、首席信息官鄭蔚指出,用創新來推動路綜藝的爆發,在網路質量與流量做競爭,但皆必須以創新來推動網路發展,因而呈現野蠻生長、內容、手段及營銷的創新模式,在趨勢之下,網綜節目己急遽成長,全新型態、台網聯動、市場定價等,開拓了新的產業格局,在多動製作形式及創新內容的前提下,也架構網綜的全新局面,進而帶動台網的節目互動新模式發展。
網路視頻運用流量來支撐製作成本,加入了創新及科技,讓廣告主青睞,如選秀節目的新探索,呈現了全民直播的市場建構,更帶來新的商機,也突顯了分眾市場的價值。鄭蔚認為,由於網綜製作節目手段創新,綜藝高層次的質量製作下,開啟了全民VIP時代,更拓展了商業模式,在會員獨享的設計下,釋放出可觀的商業價值,尤其在綜藝+VR的趨勢下,技術更推動了媒體生態戰略,使綜藝節目出現內容拓展無限效益的結果,尤其綜藝與直播的互動結構下,尋找新的綜藝爆點、創新製作手法、豐富互動內容、改變營銷創新方式,確實是市場轉變風潮,內容製作符合時下年輕人興趣口味的情勢下,製作團隊也因為內容創新而提供創作原動力,在平台與品牌共同創造下,內容共製與專題聯營也賦予產品人格化的生命力。
合一集團市場總監陳吉,以為互聯網用戶做好看的網路綜藝為題,說明了每日播出的網綜所觸及的用戶已達數億之多,而獨播綜藝對於用戶的吸引已超越獨播電視劇,而全製作綜藝模式的基本概念,是一種雙三角錐的立體結構,使監製處於核心的角色,在整合相互拉引的元素下,有了運氣項目的誘因,就能順利運轉。而網綜的規模設計也十分關鍵,內容製作團隊結合平台與市場、用戶與市場、廣告商與用戶等三角關係,成功驅動了節目創新所帶來的商機,所有元素之間的複雜相互作用,未來所產生的對整個項目的監製具有核心的影響力,值得關注。
悅然創想綜藝編劇學院創始人馬忠君則從綜路編劇來看綜藝節目創意與製作的新路徑表達他的觀點,他認為節目呈現的特色必須從一個平常人到本質與特定生活場景,將生活內容與有趣的身邊周遭做連結,加深綜藝創意與製作整合的模式,也是韓國綜藝的慣用手法,從「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兒」、「奔跑吧兄弟」等知名綜藝節目,大陸電視台引進模式劇,到兩方合作,再進階到版權的掌控,有其一定的發展軌跡。
馬忠君指出,編劇不只是一個工作,而是工作系統,不僅存在於製作團隊中,更要獲得集團高層框架性的支撐,在市場空間與方向導引下,從政策到資本,將綜藝產業融入市場機制,進而形成文化潮流,是一條正統的發展之路。
世熙傳媒總裁劉晨熙強調做有目地性的娛樂,他表示,要在製作的基礎上尊重原創,且須重視原創,網綜反應出大陸網民粉絲火熱的現象,這種綜藝手法是在歐洲誕生、在美國發展、卻在中國做大,網路平台是否以順利播出網綜,取決於廣告投放與否,因為綜藝的背後是廣告主的主觀認定與選擇,確切影響台網合一的發展,劉晨熙說,廣電總局經常頒佈實施相關管理法令,影響與衝擊影視及網路產業,基於傳媒是輿論平台,承擔價值觀的體現,在配合法令的同時,也要有引導性,使其功能更加確立。
資深節目製作人劉安華則從傳統媒體到新媒體說明了目前收看電視節目的群體年齡為25至44歲,但網路節目的受眾則是年輕族群,從「康熙來了」到「校花點點名」,因為Youtube的播出,形成一股收視風潮,從播出到今年10月止,「校花點點名」已播出64集,但總點擊率已超過1700萬,從節目收視眾13至24歲族群來看,用手機收看節目已超過60%以上,在傳統媒體與網路媒體結合的趨勢下,假網路做前導,電視來主導角色,兩者合作效益必然很大,電視台不要放棄做實驗性節目,多給年輕族群收看他們喜歡的節目類型,未來市場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本文作者辛澎祥為大媒體娛樂文創&產業平台總編輯)
本文受著作權及智財法保護,不得任意轉載與刊用,如需使用則需取得本社同意並註明出。
本文受著作權及智財法保護,不得任意轉載與刊用,如需使用則需取得本社同意並註明出處。
兩岸廣電影視文化論壇
網劇全面提昇 分眾聚眾商機無限
愛奇藝 戴瑩:創新內容.IP運營.用戶需求極大化
樂視 蔡英典:跨產業整合建構新價值為戰略目標
網劇全面提昇 分眾聚眾商機無限
愛奇藝 戴瑩:創新內容.IP運營.用戶需求極大化
樂視 蔡英典:跨產業整合建構新價值為戰略目標
文/辛澎祥
在海峽兩岸廣電影視文化展中,一場聚集兩岸影視製作業者針對「網路電視劇製作論壇」中,世新大學科學傳播中心關尚仁教授表示,電視展現傳播能力的媒介就是戲劇,在網路劇全面發展與流行之際,短小趣味的網劇形式對戲劇製作帶來重大生態改變,故事性強、感動力足,將成為網劇的最大特質,網劇對電視台帶來分合的衝擊與影響,確實值得產業界關切與重視。
愛奇藝自製戲劇開發中心總經理戴瑩表示,在創新探索新未來的前提下,網路劇在市場已脫穎而出,製作手法與劇情內容可謂關鍵,許多演員都是在網劇演出後而走紅,如陳偉霆、劉昊然、張壹山等。視頻網路業者,以創新製播的手法,將劇集自行訂製,並透過網路大數據來分市場受眾群,愛奇藝運用「盜墓筆記」開創網劇播出新手法,造成轟動。
戴瑩指出,創新必須涵蓋題材內容、IP運營、互動體驗與排播方式,才能迎合市場的需求,尤其行業劇大行其道,加入VR技術在戲劇上呈現,陸續推出的機制就包括了會員付費、網路先看、會員優先的排片形式,由於網劇的付費收視機制成熟,探索市場商機龐大,目前合作對象的項目,必須是受眾精確、看點鮮明、主題多元,並能引領電影規格,打造電影品質般的網劇,重塑超級網劇生態格局。未來與愛奇藝合作網劇製作的型態,可先從提案開始,接著是聯合出品,合作兩方各投資一半製作費,未來以六四分成,並以會員付費收看模式進行運營,並建議以小而美的製作進行合作。
樂視自製節目副總裁蔡英典表示,視頻整體呈現三大趨勢:涵蓋超級自製劇投入、超級IP劇目、以及自製與版權採購。在對準90後至00年齡的網路收視族群體需求,視頻商皆加快垂直化運營步伐,目前樂視網的自製劇與版權採購維持1比1的方式,在160部網劇中,自製劇就佔了54部之多,運用平台、內容、應用及終端服務,提供網劇的製播,完全以用戶為中心,創造市場最大價值與效益。
蔡英典認為,樂視所謂生態競爭、業務優先的核心即跨產業鏈整合以產生新價值,樂視七大生態系統、33家子公司的組織下,已將樂視打造成文化、科技及互聯網產業的集團模式,在每年二、三次的超級活動中,結合所有演藝資源來呈現,放大市場佔有格局,這是聚眾所帶來的市場規模。自製劇以午間日播劇、晚間日播劇、周播劇、年度品牌劇做設計,樂視網的11個頻道,擁有4700萬個會員,藉由IP劇的價值體現在品牌主張的優勢上,以用戶的思維去運營,進行多層次服務,用分端分眾用戶的IP運營,呈現全方位、整合性策略,帶動樂視全媒體整合性發展,用全新的數位內容產製推動全媒體品牌的建構與延伸,以擴大市場影響力,凝聚無限契機。
克頓傳媒辛迪加總經理紐繼新表示,在台網聯動的設計下,出現了全網劇形式,在付費會員機制已逐步成熟下,市場商機可以預期。在2013至2016年間,共計有379部自製網劇,創造200多億流量,網路受眾、互動、社群化與年輕收視用戶等特色,推升了網劇的快速成長,其中由高顏值的趙麗穎、陳偉霆、張藝興等男女主角領銜主演的話「老九門」是點擊率第一名的網劇,兼備了收視奇蹟等因素,紐繼新指出,精彩的網劇內容,會將週邊的獲益做延伸,有利的空間極大,製作、內容、明星與商業模式,整體環節訴求市場運營的靈活有序,才能欺敵制勝。
在視頻運營的關鍵過程中,他認為須有幾個要件:定位、分眾、IP、系列、明星、劇本、平台、盈利變現、整合與審查等,其中付費機制與會員服務是運營核心,而深度打擊分眾市場,使可成功覆蓋率高,是決勝市場的關鍵。未來網劇的可參與性,觀眾及粉絲可藉由互聯網參與網劇編劇與製作,讓所有戲劇發展都具有參與性、小而美的製作可能性,擴大市場的密合度。
超人睿奇製作董事長顧起認為,一個好的原創IP可以玩十年,從平台與製作公司的角度做整合,呈現永續經營,從「鑑識英雄」、「看見台灣」,將製作公司與平台的供需關係,延伸到共生關係,而原創IP是高附加價值的產物,從繁衍、複製、延伸以創造永續價值,並以企業精神及手段,進行研究、實驗開發及創造,帶動IP更高位階與效益,目前,IP授權方式已轉換成企業最大獲利來源。
台灣傳遞娛樂總經理羅佩儀,則期許用小資金來做文創劇及精品劇的手法是可行的,未來兩岸劇可投放在東南亞市場,用團隊打造網劇,更可擴大市場。
(本文作者辛澎祥為大媒體娛樂文創&產業』平台總編輯)
本文受著作權及智財法保護,不得任意轉載與刊用,如需使用則需取得本社同意並註明出處。
兩岸影視 彼增長我萎縮
網路優勢 新媒體衝擊電視
時創影業 賴聰筆 籲加強推動兩岸合拍劇為當務之急

文/辛澎祥
兩岸影視產業交流至今已逾二十年,但所面臨的問題與爭議亦對業界帶來不少衝擊,新媒體逐漸改變傳統影視生態,新的科技元素也相繼導入製作體系,使得兩岸產業的失衡幅度趨於擴大。資深電視台運營主管、現為時創影業公司總經理的賴聰筆,則在一場兩岸影視文化論壇會上提出他深摯的觀察與評論,並分析兩岸影視業的優劣條件與得失起落,觀點中肯,評析道地,相當發人深省,值得業界關注與重視。
針對台灣影視現況,賴聰筆總經理表示,台灣在開放有線電視台之後,呈現電視台林立、僧多粥少的局面,也導致人才流失與斷層,對於節目輸往海外市場也呈現急速冷凍的結果,在製作費十年如一日的情況下,電視台寧願購買韓劇,也不願投資製作或購買台劇,在台灣電視台以中老年、婦女為主要觀眾群的劣勢下,導致台灣戲劇格局窄化,造成拍戲賠錢機率大於賺錢機率。
反觀大陸的影視現狀,賴聰筆指出,大陸影視市場成長快速,需求量大,因而成為全球人才的大吸盤,在互聯網即將成為電視劇主戰場之際,也正式告別免費收看的時代,同時進入寡頭獨佔局面。在大陸新媒體崛起、帶動版權銷售金大幅提昇之際,製作預算自然無上限,收視族群分眾有成,先網路後電視台播出模式也日趨成熟,也使得大陸每部戲的賺錢機率都大於賠錢機的結果。
賴聰筆認為,台灣影視產業落後大陸,確實存在一些癥結點,大陸網劇無發行許可證,電視台就無法送審播出,加上台灣藝人與導演、編劇、主創人員嚴重斷層,進而影響台灣影視業的發展。而大陸的影視產業也存在待克服問題,包括大陸法令過多且不透明,影響創作力,大陸藝人酬勞過高、身兼製作人或包拍之亂象,同時迷信大IP和大卡司,阻礙產業的正常機制運轉。
從兩岸節目製作業的比較上,賴聰筆表示,大陸戲劇節目平均一集製作費約人民幣120萬起價,高成本的戲劇單集成本更超過人民幣千萬元;反觀台灣,日播劇單集平均台幣100萬元(約人民幣20萬元),偶像劇單集平均約台幣150萬元至300萬(約人民幣30萬至60萬元),兩岸戲製作成本差距甚大,大陸平台偏好大IP和大卡司,費用佔比過高,但也因全球人才匯流,產生吸盤效應,台灣則因幕前幕後人才流失,自製戲產量偏低,逐漸淪為影視代工基地。
據了解,大陸自製劇「甄嬛傳」打開海外市場後,隨後以吳奇隆、劉詩詩等人主演的偶像古裝劇「步步驚心」成功輸出到更多國家,2015年更以偶像劇「彬彬來了」突破華劇在日本萎靡的DVD市場,並賣破三千套,成為近兩年來兩岸戲劇節目中唯一破千張的電視影音DVD,賴聰筆說,因大陸有引進劇的限制,所以衛視和新媒體平口皆以英美劇或韓劇為優先考量,而台劇自林依晨、陳柏霖主演的「我可能不會愛你」之後,在大陸市場則日漸萎縮。
賴聰筆總經理提出兩岸影視產業發展之建議,他強調,因應兩岸影視市場變化,台灣應制定合宜法案,包括大陸網劇審查制度,並簡化大陸藝人與工作人員來台拍攝製作程序,同時,大陸應增加台灣藝人與工作人員名額及戲劇進比例,並加強幕前幕後人員的培訓養成,尊重編劇以開發多元題材,以及成立具有公信力的影視頒獎(如華人電視劇的電視艾美獎),加強推動兩岸合拍劇,方為當務之急。
(本文作者辛澎祥為大媒體娛樂文創&產業平台總編輯)
本文受著作權及智財法保護,不得任意轉載與刊用,如需使用則需取得本社同意並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