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對台影視交流策略與影響之研究
文 /辛澎祥
針對中國大陸對台灣影視交流所研擬的交流策略,以及可能帶來的影響,特做以下的觀察與研究:
第一、大陸對台進行影視交流之策略及現況(態樣分析)
影視業始終被中國大陸認定為是文化的一環,在中國固有歷史文化超過五千年的前提下,文化的形成與對外輸出中華歷史思想與文化底蘊的結構,也就藉諸影視節目的傳播管道,達到了普及化的收視效益。大陸對台灣進行影視交流活動的策略,也就是在中華文化的發展與流傳基礎上做擴散與延伸,隨著影視產業發展到現階段的盛況之際,兩岸影視交流也必然需透過平台發展的機制進行規劃與統合,除了服膺大陸的中央廣電政策目的,也希望能藉由影視節目交流的方式, 達到文化交流乃至文化輸出的結果。
目前大陸的影視產業發展現況,從條件與優勢比較上,已經超越台灣相當多,雙方的差距極大,光是大陸內部市場的影視交易產值就極為可觀,台灣絕不是中國影視廣電節目輸出的主要市場,但大陸卻積極地對台進行全方位的影視交流乃至業務合作及產業交易,就是其政策的擬定與發展即是從文化輸出及傳播的角度開展,過去,我們可能就認為這是大陸對台的統戰策略之步驟, 雖然受到市場商業的包裝,統戰的意味已經沒那麼明顯了,但影視節目的內容與劇情訴求還是看得到文化侵略的軌跡,在尊重市場機制的情況下,兩岸影視節目的合作與交易、影視活動的交流與互動,就變得格外熱絡,大陸節目也透過各種平台的傳播與台灣影視與網路平台的播出,讓台灣的民眾可以隨時隨地接觸到大陸節目所帶來的文化洗禮與觀察。
目前中國大陸的影視產業發展現況已經是「各類節目滿天飛,中外類型處處聞」,播出的平台載體也顯得十分靈活,隨著商業市場的蓬勃發展,資本化結構大行其道的現況下,智慧型移動終端用戶已經占據所有影視節目收視戶的八成以上:包括手機、平板、個人筆電與商務電腦,都能輕易且便利的掌握影視動態與華語豐富節目,讓成為休閒娛樂主流的影視節目也愈加受到關注與青睞,成為目前所有影視網路類型節目中最受矚目的焦點,基於這樣的發展態勢,也因年輕族群的市場激勵下,節目製作公司以及偶像化風潮已蔚為一股鼓動潮流的正面能量情勢,讓網路展現跨越性的收視節目之媒介,大陸影視節目透過台網合一的策略發展,已經將影視節目拉抬到一個全新的戰略地位,台灣業界的整合與交流的幅度也愈加寬廣。
第二、大陸對台進行影視節目交流的成就及影響
從「和平競爭、共榮共生」的兩岸交流主軸下,大陸對台所展開的影視節目交流事務與活動,主觀意識上應可視為大陸對台統一理念與思想訴求中的一環,過去二、三十年來的兩岸影視交流活動中,都很清楚看到大陸透過影視節目進行文化傳播的種種現實與策略延伸,藉由商業包裝的兩岸影視活動與產業實質合作,所形成的各劇型及節目的名稱與時空置換調整所為,至少說明了大陸歷史劇在台灣市場的寬廣胃納空間,主流中央與省級電視台所製作的節目尤以大陸歷史劇觀之,其大陸文化與歷史的深遠淵源,更加運用電視劇的結構與模式進行海外輸出,其受歡迎程度可見一班,足可見證電視劇所佔有文化傳播海外輸出的終極關鍵角色,也是大陸對台較為成功的一種文化傳輸的積極性作法。
針對中國大陸對台灣影視交流所研擬的交流策略,以及可能帶來的影響,特做以下的觀察與研究:
第一、大陸對台進行影視交流之策略及現況(態樣分析)
影視業始終被中國大陸認定為是文化的一環,在中國固有歷史文化超過五千年的前提下,文化的形成與對外輸出中華歷史思想與文化底蘊的結構,也就藉諸影視節目的傳播管道,達到了普及化的收視效益。大陸對台灣進行影視交流活動的策略,也就是在中華文化的發展與流傳基礎上做擴散與延伸,隨著影視產業發展到現階段的盛況之際,兩岸影視交流也必然需透過平台發展的機制進行規劃與統合,除了服膺大陸的中央廣電政策目的,也希望能藉由影視節目交流的方式, 達到文化交流乃至文化輸出的結果。
目前大陸的影視產業發展現況,從條件與優勢比較上,已經超越台灣相當多,雙方的差距極大,光是大陸內部市場的影視交易產值就極為可觀,台灣絕不是中國影視廣電節目輸出的主要市場,但大陸卻積極地對台進行全方位的影視交流乃至業務合作及產業交易,就是其政策的擬定與發展即是從文化輸出及傳播的角度開展,過去,我們可能就認為這是大陸對台的統戰策略之步驟, 雖然受到市場商業的包裝,統戰的意味已經沒那麼明顯了,但影視節目的內容與劇情訴求還是看得到文化侵略的軌跡,在尊重市場機制的情況下,兩岸影視節目的合作與交易、影視活動的交流與互動,就變得格外熱絡,大陸節目也透過各種平台的傳播與台灣影視與網路平台的播出,讓台灣的民眾可以隨時隨地接觸到大陸節目所帶來的文化洗禮與觀察。
目前中國大陸的影視產業發展現況已經是「各類節目滿天飛,中外類型處處聞」,播出的平台載體也顯得十分靈活,隨著商業市場的蓬勃發展,資本化結構大行其道的現況下,智慧型移動終端用戶已經占據所有影視節目收視戶的八成以上:包括手機、平板、個人筆電與商務電腦,都能輕易且便利的掌握影視動態與華語豐富節目,讓成為休閒娛樂主流的影視節目也愈加受到關注與青睞,成為目前所有影視網路類型節目中最受矚目的焦點,基於這樣的發展態勢,也因年輕族群的市場激勵下,節目製作公司以及偶像化風潮已蔚為一股鼓動潮流的正面能量情勢,讓網路展現跨越性的收視節目之媒介,大陸影視節目透過台網合一的策略發展,已經將影視節目拉抬到一個全新的戰略地位,台灣業界的整合與交流的幅度也愈加寬廣。
第二、大陸對台進行影視節目交流的成就及影響
從「和平競爭、共榮共生」的兩岸交流主軸下,大陸對台所展開的影視節目交流事務與活動,主觀意識上應可視為大陸對台統一理念與思想訴求中的一環,過去二、三十年來的兩岸影視交流活動中,都很清楚看到大陸透過影視節目進行文化傳播的種種現實與策略延伸,藉由商業包裝的兩岸影視活動與產業實質合作,所形成的各劇型及節目的名稱與時空置換調整所為,至少說明了大陸歷史劇在台灣市場的寬廣胃納空間,主流中央與省級電視台所製作的節目尤以大陸歷史劇觀之,其大陸文化與歷史的深遠淵源,更加運用電視劇的結構與模式進行海外輸出,其受歡迎程度可見一班,足可見證電視劇所佔有文化傳播海外輸出的終極關鍵角色,也是大陸對台較為成功的一種文化傳輸的積極性作法。
這樣的成就自然也就影響了其他類型電視劇的製作方向,大陸自台灣引入的引進劇雖然比例不高,但其意義非凡,也因此而出現了所謂合拍劇的合作形式,兩岸的演員與製作劇組團隊都有名額上的限制,播出的型態與審批的作業也都有制式規定,但至少說明了兩岸影視節目製作的條件相當、創意交流、資金分攤、主配角與編導人才專業的融合,都說明了合拍劇是一條可行與可視為正面發展的路徑,合拍劇的成功也延伸到其他類型節目的層面:綜藝節目、真人實境秀、現場直播的歌唱與親子共賞節目,也都有兩岸演員大融合的景況,這樣的實驗更加凸顯兩岸影視節目的交流,也能襯托出大陸豐富旅遊景點所蘊含的歷史傳承與文化特質,也透過劇情的設計與橋段的安排,大陸的文化特質與壯觀的山川水秀,也解釋了中華文化的豐沛與多元,其實也就是文化傳播的一種表現,整體的文化布局與鋪陳是成功的。
大陸對台電視劇或綜藝節目的普及高收視與受到的討論,將激勵兩岸編劇、演員與市場的合作與交流,未來的合作與交流也因新媒體的風起雲湧、大勢所趨下,這股潮流顯得更加的難以阻擋,在大資本大製作的現實情況下,也興起資本化的結構與網路產業的發展商機,催化了網路視頻劇與視頻節目的強勢發展,大陸的產業資本化、創作集團化的結構下,台灣影視產業將顯得難以招架,也加速兩岸影視交流發展新商機,這樣的影響下,將出現兩個不可改變的情勢:一個是資本化的結構驅動,讓台灣的影視人才、團隊、編導、演員陸續前往大陸演出謀生尋求發展,另一個就是集團化的編組,將台灣的團隊進行整編與整併,台灣最自豪與保有獨具的創意與創見,也可能在短時間內受到侵蝕,其負面影響似可預期,值得相關單位進行必要的防範措施。
第三、兩岸影視交流對兩岸關係發展之影響評估
大陸對台灣的影視交流政策顯得極為靈活與全面性,從兩岸電視節活動到兩岸影視節目交流與媒合的活動舉辦可以看到,大陸影視機構與參展內容,將決定在台灣所舉辦兩岸影視交流活動成功與否的絕對關鍵,顯然兩岸影視活動的主體性是落在中國大陸而非台灣,台灣節目也都只能淪為配角,台灣節目缺乏更多吸引大陸買家與國際市場買主的條件與誘因,即便是有大陸合製的節目在內,也沒有足夠的現實力量作支撐,這是大陸欲透過商業手段包裝文化產品的主要思維,即便是大陸願意透過讓利的正面條件進行合作與導引,也都是個案進行合作,內容也必須符合大陸當局的廣電政策而定,這樣受制的影視產業影響,對台灣業者的未來是充滿極大的不確定性。
大陸對台電視劇或綜藝節目的普及高收視與受到的討論,將激勵兩岸編劇、演員與市場的合作與交流,未來的合作與交流也因新媒體的風起雲湧、大勢所趨下,這股潮流顯得更加的難以阻擋,在大資本大製作的現實情況下,也興起資本化的結構與網路產業的發展商機,催化了網路視頻劇與視頻節目的強勢發展,大陸的產業資本化、創作集團化的結構下,台灣影視產業將顯得難以招架,也加速兩岸影視交流發展新商機,這樣的影響下,將出現兩個不可改變的情勢:一個是資本化的結構驅動,讓台灣的影視人才、團隊、編導、演員陸續前往大陸演出謀生尋求發展,另一個就是集團化的編組,將台灣的團隊進行整編與整併,台灣最自豪與保有獨具的創意與創見,也可能在短時間內受到侵蝕,其負面影響似可預期,值得相關單位進行必要的防範措施。
第三、兩岸影視交流對兩岸關係發展之影響評估
大陸對台灣的影視交流政策顯得極為靈活與全面性,從兩岸電視節活動到兩岸影視節目交流與媒合的活動舉辦可以看到,大陸影視機構與參展內容,將決定在台灣所舉辦兩岸影視交流活動成功與否的絕對關鍵,顯然兩岸影視活動的主體性是落在中國大陸而非台灣,台灣節目也都只能淪為配角,台灣節目缺乏更多吸引大陸買家與國際市場買主的條件與誘因,即便是有大陸合製的節目在內,也沒有足夠的現實力量作支撐,這是大陸欲透過商業手段包裝文化產品的主要思維,即便是大陸願意透過讓利的正面條件進行合作與導引,也都是個案進行合作,內容也必須符合大陸當局的廣電政策而定,這樣受制的影視產業影響,對台灣業者的未來是充滿極大的不確定性。
現階段,大陸對於台灣的影視節目其實是寧缺勿濫、被動處置的態度,大陸影視業與集團化的商業運營模式,以及跨界整合後的資本發展,都絕非台灣影視業所能比擬與抗衡的,當然,在大中華的影視節目發展結構當中,大陸方面其實是無法去除台灣這一部分的,理由就是兩岸合作與交流政策是落在大中華文化發展的戰略目標當中,使得台灣影視業與大陸進行合作與交流時,都會考慮到自身的利益與背後的國家民族情懷,在彼大我小的現實情況下,大陸對台影視產業進行各種形式交流時,仍然持續建立制式合作的效益評估,也會從中取得更大的國家利益,當國家利益超越商業價值時,對台灣的影視交流也自然會配合、調整與修正合作條件,讓兩岸的交流不致中斷,兩岸合作不會破局,兩岸媒合不能生變,這是整體大陸對台影視政策重要的宣示,這樣的信念也就驅動著台灣的兩岸交流列車繼續向前行駛與順勢抵達既定目標。
兩岸的影視交流活動與實質合作,確實也影響了政府在制定兩岸政策、調整兩岸合作位階與結構時的重要參考,但可預期的是,兩岸影視產業的合作形式以及影視交流的成果,關係到這個目前被視為民間火車頭的重要產業發展,台灣現階段更可能要在影視業的政策立場上採取主動與積極的角色,也必須要在制定兩岸影視合作的政策方針上進行整體的作業評估,台灣優質的創意、受過長時間專業訓練的影視製作人才、以及自然天成的新生代演員所呈現的台灣才藝與精神,更可以將台灣的影視優勢藉由文化交流與節目合作的情況因素做適度的傳達,才有機會與大陸在國際社會與國際影視活動中平起平坐,台灣受到大陸某種程度的國際壓制,或許可以解釋為兩岸的政策主導與在地特色的差異、人文背景與時空環境的轉變所形成的重大歧見,未來都可以透過柔性與軟性的影視交流進行化解與紓解,這是未來可以努力的發展方向。
第四、對政府進行兩岸影視交流策略運用的建議
台灣民眾將大陸影視節目透過網路收視,已經成為台灣民間一股難以阻擋的風潮,但目前民眾也因網路的普及與便利性,可以隨時隨地收看與掌握到大陸第一手的政經社會與影視動態,台灣當局是否還有必要對大陸節目來台進行法令的規範與約制?可以再酌予思考;而大陸已經全面發展的網路視頻節目是否還有必要進行管控?大陸製作完成直接來台進行平台播出的節目是否仍在禁止之列?也許要再行考量。兩岸電影電視與網路節目的開放,以及製作條件採取彈性認定的作業,都將可對台灣市場產生質變,也能吸引大陸影視業相繼對台進行正面的資金挹注,對台灣影視產業的量化與健全發展也有一定程度的助益,使得台灣的影視政策所形成的重新檢討與評估,都是刻不容緩的重要課題。
積極面對大陸影視市場的全面商業化發展動線,運用可能的誘因條件吸引大陸影視業者來台駐點與資金眾籌發展的布局,透過兩岸影視人才的交流與節目製作條件的合理分配,經由資源整合的優勢與利多的整體規劃與釋出,將可吸納更多的專業人才投入至此新影視產業行列,此舉將可使得台灣影視產業能夠形成對國家社會影響的動力,也因影視節目所肩負的文化傳播使命與整體國家政策的導引與宣揚,都是產業獨具的特色,政府對於兩岸影視交流必須持以關注、關心與關切的心情,賦予實際的支持、支援與支助的行動,再輔以政策的法令設計與條件導引,將使影視業扮演政府在兩岸交流合作政策過程中一項可資憑藉的重要利器。兩岸交流行之多年,兩岸影視交流更是交流政策中柔性與平和的態樣,透過影視交流合作,將可協助政府進行寧靜交往,擴大層面,共創商機,使兩岸民眾皆能共享其利。
正面擬定兩岸影視交流政策的積極與可能性,透過常態影視小組的成立,進行影視產業的兩岸交流事務,並涵蓋台灣在國際影視交流活動場合所採取的機動性合作手法,凝聚強大的創意能量,以及政府做支持後援角色的國際發展影視尖兵,以兩岸的眼界作為前導,透過影視業的交流與落實合作的產業規模,將可帶動其他產業的整體發展態勢,影視業的影響力也在於普及化的資訊與娛樂的掌握度到達相當程度的全面爆發,亦可說是現階段最值得戮力推動的產業發展態勢。 對未來兩岸影視交流政策,政府必須站在第一線協助業界進行整兵作戰,凝結民氣,才能迎合全球影視資源重組的生態發展,兩岸的政策多變,情勢詭譎,尤需依賴影視活力與動力進行調和與紓緩,兩岸影視交流必須化被動為主動,打破約制的老舊觀念與規定,迎向產業發展新未來,兩岸交流的現況方有作為與轉變的生機。
(本文作者辛澎祥為大媒體娛樂文創&產業平台總編輯)
本文受著作權及智財法保護,不得任意轉載與刊用,如需使用則需取得本社同意並註明出處。
兩岸的影視交流活動與實質合作,確實也影響了政府在制定兩岸政策、調整兩岸合作位階與結構時的重要參考,但可預期的是,兩岸影視產業的合作形式以及影視交流的成果,關係到這個目前被視為民間火車頭的重要產業發展,台灣現階段更可能要在影視業的政策立場上採取主動與積極的角色,也必須要在制定兩岸影視合作的政策方針上進行整體的作業評估,台灣優質的創意、受過長時間專業訓練的影視製作人才、以及自然天成的新生代演員所呈現的台灣才藝與精神,更可以將台灣的影視優勢藉由文化交流與節目合作的情況因素做適度的傳達,才有機會與大陸在國際社會與國際影視活動中平起平坐,台灣受到大陸某種程度的國際壓制,或許可以解釋為兩岸的政策主導與在地特色的差異、人文背景與時空環境的轉變所形成的重大歧見,未來都可以透過柔性與軟性的影視交流進行化解與紓解,這是未來可以努力的發展方向。
第四、對政府進行兩岸影視交流策略運用的建議
台灣民眾將大陸影視節目透過網路收視,已經成為台灣民間一股難以阻擋的風潮,但目前民眾也因網路的普及與便利性,可以隨時隨地收看與掌握到大陸第一手的政經社會與影視動態,台灣當局是否還有必要對大陸節目來台進行法令的規範與約制?可以再酌予思考;而大陸已經全面發展的網路視頻節目是否還有必要進行管控?大陸製作完成直接來台進行平台播出的節目是否仍在禁止之列?也許要再行考量。兩岸電影電視與網路節目的開放,以及製作條件採取彈性認定的作業,都將可對台灣市場產生質變,也能吸引大陸影視業相繼對台進行正面的資金挹注,對台灣影視產業的量化與健全發展也有一定程度的助益,使得台灣的影視政策所形成的重新檢討與評估,都是刻不容緩的重要課題。
積極面對大陸影視市場的全面商業化發展動線,運用可能的誘因條件吸引大陸影視業者來台駐點與資金眾籌發展的布局,透過兩岸影視人才的交流與節目製作條件的合理分配,經由資源整合的優勢與利多的整體規劃與釋出,將可吸納更多的專業人才投入至此新影視產業行列,此舉將可使得台灣影視產業能夠形成對國家社會影響的動力,也因影視節目所肩負的文化傳播使命與整體國家政策的導引與宣揚,都是產業獨具的特色,政府對於兩岸影視交流必須持以關注、關心與關切的心情,賦予實際的支持、支援與支助的行動,再輔以政策的法令設計與條件導引,將使影視業扮演政府在兩岸交流合作政策過程中一項可資憑藉的重要利器。兩岸交流行之多年,兩岸影視交流更是交流政策中柔性與平和的態樣,透過影視交流合作,將可協助政府進行寧靜交往,擴大層面,共創商機,使兩岸民眾皆能共享其利。
正面擬定兩岸影視交流政策的積極與可能性,透過常態影視小組的成立,進行影視產業的兩岸交流事務,並涵蓋台灣在國際影視交流活動場合所採取的機動性合作手法,凝聚強大的創意能量,以及政府做支持後援角色的國際發展影視尖兵,以兩岸的眼界作為前導,透過影視業的交流與落實合作的產業規模,將可帶動其他產業的整體發展態勢,影視業的影響力也在於普及化的資訊與娛樂的掌握度到達相當程度的全面爆發,亦可說是現階段最值得戮力推動的產業發展態勢。 對未來兩岸影視交流政策,政府必須站在第一線協助業界進行整兵作戰,凝結民氣,才能迎合全球影視資源重組的生態發展,兩岸的政策多變,情勢詭譎,尤需依賴影視活力與動力進行調和與紓緩,兩岸影視交流必須化被動為主動,打破約制的老舊觀念與規定,迎向產業發展新未來,兩岸交流的現況方有作為與轉變的生機。
(本文作者辛澎祥為大媒體娛樂文創&產業平台總編輯)
本文受著作權及智財法保護,不得任意轉載與刊用,如需使用則需取得本社同意並註明出處。